公孙穴及蜂疗腹痛、痛风性关节炎
时间:2013-01-26 来源:本站 访问量:717
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,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冲脉。公孙穴最早见于《灵枢-经脉》。公孙者由经之路可达孙络四通八达,周行脏腑络脉出于四肢,故名公孙(《会元针灸学》)。
1、定位及简易取穴
在足内侧缘,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,即足内侧大趾第一趾后骨的后方凹陷处,赤白肉际处。简易取穴时,用手指沿着大拇趾内侧缘向足后跟寻摸,越过拇趾后最高处后继续,当手指被另一个突起挡住时,手指下凹陷处便是公孙穴。
2、穴位解剖
公孙穴的解剖层次为:皮肤──皮下组织──展肌──短屈肌──长屈肌腱。浅层布有隐神经的足内缘支,足背静脉弓的属支;深层有足底内侧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,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。
3、穴位功用
健脾化湿,和胃理中。
4、穴位主治
胃痛,呕吐,饮食不化,肠鸣腹胀,腹痛,痢疾,泄泻,多饮,霍乱,水肿,烦心失眠,发狂妄语,嗜卧,肠风下血,脚气等。
《针灸甲乙经》:实则肠中切痛,厥,头面肿起,烦心,狂,多饮,虚则鼓胀,腹中气大满,热痛不嗜臣卜,霍乱,公孙主之。《针灸大嗽》:主寒疟,不嗜食,癎气,好太息,多寒热汗出,病至则喜呕,呕已乃衰,头面肿气,烦心狂言,多饮,胆虚,厥气上逆则霍乱,实则肠中切痛泻之,虚则鼓胀补之。《医宗金鉴》:主治痰阻胸膈,肠风下血积块,及妇人气蛊等证。
5、常用配穴
5.1与内关配伍──八脉交会穴配穴法
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,沟通三焦,功擅理气降逆,又为八脉交会穴,通于阴维脉,“阴维为病苦心痛”(《难经-二十九难》),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、和胃降逆止痛;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,调理脾胃而止疼痛,也为八脉交会穴,通于冲脉,“冲脉为病,逆气里急”(《素问-骨空论》),与内关相配,专治心、胸、胃病症。故呕吐、呃逆、胃痛、反胃等,均可取此二穴或加配其他腧穴进行施治。
5.2配伍
配丰隆、中魁、膻中,治疗呕吐痰涎、眩晕;
配解溪、中脘、足三里,治疗饮食停滞、胃脘疼痛;
配束骨、八风,治疗足趾麻痛;
配太冲、中脘、行间、内庭,治疗实证热证之呃逆;
配梁丘,治疗呕吐及胃酸过多;
配章门治疗腹胀。
5.3配伍古文迭粹
《针灸甲乙经》:凡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热,汗出,病至则善呕,呕已乃衰,即取公孙及井(隐白)、输(太白)、《针灸大成》:脚弱无力:公孙、三里、绝骨、申脉,复刺后穴,昆仑、阳辅;脚气:公孙、冲阳、灸足三里;久疟不食:公孙、内庭、厉兑。《席弘赋》:肚疼须是公孙妙,内关相应必然瘳。
6、治疗疾病类例
6.1腹痛
腹痛是指胃脘以下,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。腹痛为外感时邪,饮食不节,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导致的气机郁滞,脉络痹阻及经脉失养所致。腹痛的成因不外寒、热、虚、实四端,其病机不离“不通则痛”,各病因之间常相互联系,或相兼为病。如寒邪客久,郁而化热,可致郁热内结;气滞作痛,血行不畅,可成瘀血内阻;至于寒热并见,虚实夹杂,气滞血瘀者亦属常见。外感寒热,内伤饮食、情志,以及虫积、跌仆等原因,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,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实痛;气血不足,阳气虚弱,则脏腑经脉失于温养,气血运行无力而成虚痛。因此,在临床中应当详审见症,辨明其因,确保辩证治疗的准确。
临床上,腹痛可分为寒邪内阻、湿热壅滞、中脏虚寒、饮食停滞、气机郁滞、瘀血阻滞六种证型。选取公孙、中脘、神阙、大横、足三里、合谷等穴能够温经散寒、行气止痛而治疗寒邪内阻所引起的腹痛,此类型的腹痛主要表现为:起病急,腹痛较巨,得温痛减,遇寒则甚,口不渴,四肢不温,大便溏薄或泄泻,腹中肠鸣,小便清利,苔白腻,脉沉紧;若兼表寒,则有恶寒发热。处方中选取中脘、足三里能温中理气,大横、公孙则可健脾理气,佐以手阳明之原穴合谷,既可散寒,又可调畅大肠气机,诸穴同用,则可理气止痛。
蜂针治疗腹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①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,范围广,特别注意与外科、妇产科急腹症相鉴别,急腹症则不应该强调蜂针治疗。
②治疗腹痛,多以“通”为主,取“通则不痛”的原则。所谓“通”要理解真义,临证时必须灵活变通。如《医学真传》说:夫通则不痛,理也。但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,调气活血,调血和气,通也;下逆者使之上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;虚者助之使通,寒者温之使通,无非通之之法。
③蜂针治疗腹痛效果好,但如属急腹症,须严密观察,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。
6.2 痛风性关节炎
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、滑囊、软骨、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,它多具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,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,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,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,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。
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湿痹、风湿热痹、痰瘀痹阻、肝肾亏损四种证型,治疗以跖趾关节疼痛为主的痛风性关节炎时,选取公孙、太白、昆仑、解溪、丘墟等穴位。风寒湿痹加足三里、脾俞;痰瘀痹阻加肝俞、曲泉;肝肾亏虚加肝俞、肾俞。方中选取关节受累局部穴位,以活血化瘀消肿,疏通经络,祛风散寒。加足三里、脾俞穴以健脾祛湿止痛;加肝俞、曲泉,取俞合配穴以疏肝化瘀、消肿止痛;加肝俞、肾俞以补肾疏肝、活血止痛。
蜂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应注意以下几点:
①预防本病的发作,首先要节制饮食,避免大量进食高嚓呤食物,如动物内脏,海味,骨髓、黄豆、香菇类等。严格戒酒,防止过胖。避免过度劳累、紧张、受寒、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。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,多吃带咸性的食物。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。
②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,抬高患肢,并可热敷受累关节,以便消炎止痛。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再开始活动。注意保暖。饮食要以素食为主。
③蜂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,可采用多针丛集式蜂针刺法,迅速控制病性,但严重时最好配合使用一些特效的抗痛风的药物,以免耽误病情。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,但对症状及病程进展能加以控制使之逆转。
广州中医药大学 谢家辉 邹云滨 李万瑶 (2-12-939)